立德树人,德育为先。为了更好地推动乡村德育教育并探索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大学生短期支教模式的全新意义,惠州学院元梦支教团队在2022年7月14日至8月25日分别在惠州芦村和村头村的儿童服务站进行以"以德育提核心素养,用支教助东江学童"为主题的线上线下支教实践活动。 趣味课堂显素养,德育课程促成长 7月15日,惠州学院“元梦支教团队"奔赴惠城芦村开展支教实践活动。生活即教育,以生活为中心,便产生了教育。在德育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元梦团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融入实际生活,积极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贴近现实的教育课堂,并融入了德育主题教育,主要有“趣味小实验,科学大道理”的趣味科学课堂、“剪纸映入心,德育润无声”的手工剪纸课堂、“传承中华文脉,助力经典流传”的历史文化课堂、“好习惯,我养成”的品德养成课堂、“保护绿水青山,共享美好环境”的环境保护课堂等,更好地落实德育树人的根本任务。 趣味科学课堂上,支教老师利用了孩子们都很熟悉的玩具飞机做导入,引导学生感知弹力的存在,接着又列举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如:跳水运动员利用跳板跳水、撑杆跳、电动车减震的弹簧等,让学生明白弹力的科学知识;手工剪纸课堂上,“右手拿剪刀,左手慢慢转动纸张,再沿线剪下来……”课堂上,支教老师耐心地教学生们剪纸的方法和技巧。在支教老师的指导下,一张张红纸变成了灵动的剪纸作品,玫瑰花、十二生肖、小房子等栩栩如生的形象跃然于纸上。在剪刀与红纸的碰撞中,浸润着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历史文化课上,支教老师讲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小知识,让学生跨越时空,对中国历史有更深刻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自信;习惯养成课堂上,支教老师细致地讲解了拖延症的危害,并给平时出现拖延情况的同学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希望同学们从根本上戒掉拖延的坏习惯,不断提高自己做事的效率;环境保护课堂上,支教老师介绍了环境污染给自然和动物带来的危害,引导同学们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等行为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图为团队成员在讲解剪纸技巧。 家校共育聚合力,立德树人促发展 为拉近支教团队与家庭之间的距离,充分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家庭教育环境及教育方法,同时向家长宣传德育教育的教学理念,增进支教团队、家长、学生之间的感情,助力支教团队和家庭形成教育合力,元梦团队开展了家访活动,搭建家访这座联系支教老师与家长的“暖心桥”。 元梦团队对此次家访活动进行了周密安排。家访前,团队商讨好家访对象,并事先拟好谈话提纲,在家访过程中深入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和家长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还听取家长对支教教育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家访后,对家访学生独立建档,并根据家访情况不断完善授课方案。在家访活动中,元梦支教成员感受到了家长们极大的热情。每探访一个家庭,元梦团队都能看到家长热情的笑脸,并在轻松的氛围中和家长进行亲切的交流。家访拉近了支教团队与家长的距离,让孩子感受到了支教老师的关爱,更让家长感受到了支教活动的温暖。 图为团队成员在进行家访。 线上支教办实事,云端共振促学情 由于实践地突发疫情,原定于八月下旬开展的村头村支教活动被迫转为线上进行。针对这一改变,元梦团队成员迅速商讨决策,将原计划于8月14日至20日进行的线上支教活动延长至25日,保证实践目标的高质量实现。团队成员一方面与儿童服务站积极联系,确保实践活动的正常推进;另一方面又及时调整授课时间和授课内容,与家长进行交流,增加授课的受众面与影响力;同时,全力做好调研工作,以客观了解实践效果。除开展普法课、思政课、历史文化等德育教育拓展课程以及科学素养课程等特色系列课程外,还新增了亲子沟通课程、口播课程、艺术字课程等,这些课程受到家长和孩子们的一致好评。 图为团队成员与村头村儿童服务站“云端互动”。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黄欢 供图。 此次支教活动元梦队“奔赴”两地,多平台多渠道开展实践活动,检验短期支教在推进德育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并总结经验教训,成功发掘在义务教育改革背景下大学生短期支教模式的全新意义,同时与两个实践地达成长期合作意向,为后续进一步开展实践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图为在实践结束前,元梦队成员、村委及儿童服务站主要工作人员、小朋友们的合照。 |